搜风顺气丸,尤其适合老年人肝肾不足、肠失濡润所致的便秘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韦德手机版网址 > 新闻动态 >

搜风顺气丸,尤其适合老年人肝肾不足、肠失濡润所致的便秘

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2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45

门诊有位老年患者,长期受便秘的困扰,服用多种通便药效果也不尽如人意。这位患者经朋友介绍来诊,笔者根据他乏力、脉象浮缓、有中风病史等情况,给他开具了搜风顺气丸,服药后反馈效果很好。

组成及功效

搜风顺气丸最早见于唐代的《千金月令》(据《医方类聚·卷九十六》),原方名大麻丸。北宋《太平圣惠方·卷二十三》亦收录此方,名大黄丸,南宋《仁斋直指方·卷三》引《太平圣惠方》原方并改名为搜风顺气丸,方名沿用至今。后代《景岳全书》《医门法律》《医宗金鉴》《瑞竹堂经验方》等书均收载此方,组成大致相似。清代汪昂的《汤头歌诀》中记载搜风顺气丸方歌为:“搜风顺气大黄蒸,郁李麻仁山药增。防独车前及槟枳,菟丝牛膝山茱仍。中风风秘及气秘,肠风下血总堪凭。”

现代中成药搜风顺气丸组方与《汤头歌诀》相比去掉了山茱萸一味,由大黄(酒炙)、山药、独活、火麻仁、车前子、菟丝子、槟榔、郁李仁、牛膝、防风、枳壳组成,辅料为蜂蜜。

方中大黄苦寒沉降,清泄通利,善泻热通便,兼能祛瘀,本方中用酒炙过的大黄,攻下之力和缓,而活血作用增强,符合老年人“多虚多瘀”的特点。火麻仁性滑利,兼能滋养补虚;郁李仁富含油脂,可润肠通便、下气利水。二药均能入大肠而润燥通便,以助大黄通便之力,三者共为君药。

大便燥结由风邪导致者即“风秘”,可用防风辛散祛风,且防风为“风药中之润剂”。独活可祛少阴肾经之风邪,与防风相合,入下焦搜散风邪而润燥,即方名中“搜风”之意。枳壳行气宽肠,“能泄至高之气”(《神农本草经疏》);槟榔苦降,善行气消积,古人称其“性如铁石之降”。二药相合,破滞而顺气,即方名中“顺气”之意,以治气滞引起的便秘(即“气秘”)。以上四药共奏“搜风顺气”之功,为臣药。

上述诸药以攻散为主,故方中又用山药健脾补肾,菟丝子补益肝肾,益阴壮阳,二药为佐药,以免过于攻散。车前子甘寒滑利,性善降泄,既能清热利尿,亦有缓泻之功;牛膝补肝肾,引药下行,使药力专在下焦,二药为使药。诸药合用,共奏搜风顺气,润肠通便之功,且攻补兼施,攻下而不伤正。

本方功专搜风顺气、润肠通便,常用于肠胃积热之胸膈痞闷、大便燥结、口干口臭等症。本方攻补兼施,攻下而不峻猛,尤其适合老年人肝肾不足、肠失濡润所致的便秘,身体虚弱的便秘患者也可服用。

《仁斋直指方》云:“肠胃积热,以致膈间痞闷,大便结燥,小便赤涩。肠风痔痛,腰膝酸疼,肢节顽麻,手足瘫痪,行步艰辛,语言謇涩。三十六般风及七十二般气,无不治之。此药宣通气血,清热润燥,通利大小便,则诸病自愈。”

服法与禁忌

搜风顺气丸为大蜜丸,每丸9克。口服,每次服用1丸,每日服用1~2次。宜晨起空腹或晚睡前半小时服用。服药期间,忌食生冷、辛辣、油腻、不易消化食物,孕妇忌服。(谭洪福)

来源:中国中医药网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韦德手机版网址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